林学院/园林与艺术学院欢迎您!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者:ylys     发布日期:2024-09-25     阅读次数:

090705)

一、学科(专业)简介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属于林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主要任务研究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以“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为指导思想,以生态学、保护生物学、自然保护区学、保护经济学等理论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管理中的应用为核心研究内容,以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主攻方向,以现代宏观技术和微观技术相结合为主要研究手段,全面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学科点于2005年被批准为江西农业大学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点。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立足于江西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展江西动物保护、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江西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多方面的研究,为江西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利用等提供理论指导。“十三五”以来,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成员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2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11项,承担其他各类研究课题40余项;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获授权专利近20项;获得国家级良种1个。

本学科点指导教师具有合理的年龄梯队、较高的学历层次和多样化的学科专业背景,有利于在学科互补、领域交叉和共同促进等方面形成新的优势并奠定坚实的基础。现有成员16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江西省“双千计划”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14人,教授5名,副教授(含副研究员)14名,具有博士学位14人。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以掌握保护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生物资源学等理论作为基础支撑,对学生的生物多性研究技术、保护地规划与管理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为核心的能力培养,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科学利用等领域的人才。具体要求:

1.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求实创新,团结合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熟悉本学科研究方向、现状及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业务管理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能胜任学校、科研、规划、管理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的阅读能力,较好的写、译能力和听、说能力,能熟练地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

三、主要研究方向

1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

开展重要和特色野生动物的保护生物学(保护演化生物学、生态学、行为学、基因组与宏基因组学、保护医学等)研究,为野生动物保护及相关决策提供科技支撑。

2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开展重要和特色野生植物资源有关保护与利用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为植物资源保护及利用相关决策提供科技支撑。

3自然保护地与生物多样性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包括:自然保护地及其网络体系建设、自然保护地管理、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濒危物种保护及其生境恢复,包括濒危物种的就地保护的理论与技术等。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6年。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采取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进行系统培养,使研究生既能全面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能系统掌握本学科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同时具有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在指导方法上,采取导师总体负责和学科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养指导。指导教师在学校主管部门的监督下,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因材施教,对每一个研究生制订出具体的培养计划(教学计划、学位论文计划等),并协助组织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须主动参与导师有关科研工作,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和从事生产实践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修学分的总和应在27-28学分,其中学位课14-15学分,非学位课12学分,以16学时为1学分。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见附表。

七、核心课程内容简介(5门)

1.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

主要讲授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物种灭绝的机制、动植物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原则生态系统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等。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保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并依据保护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挑战,人类与环境行为间的关系,评价人类经济活动和发展对环境生物的影响以及环境生物多样性变化对人类社会行为、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从而对判断、调整和选择人类社会的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张恒庆, 张文辉主编. 《保护生物学》(第三版). 科学出版社,2017

[2] Malcolm L. et al. Fundamentals of Conservation Biology, 4th Edition, Wiley-Blackwell, 2021

[3] Bradley Cardinale, et al. Conservation Biology, 1st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9

[4] Conservation Biology,学术期刊

[5] Conservation Letters,学术期刊

[6] Biological Conservation,学术期刊

[7]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学术期刊

[8] 生物多样性,学术期刊

[9] 生态学报,学术期刊

2. 自然保护地专题(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本课程系统讲述自然保护生物学原理和自然保护地管理技术,上溯历史,旁及国外,重点落在国内。内容涵盖我国自然保护简史与自然保护区历史沿革;自然保护生物学原理;自然保护的意义与对策;自然保护区的类型,选建及评价;自然保护区的区划;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管理,自然保护区火的管理;我国部分典型自然保护区简介;国外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等。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徐卫华,欧阳志云.《中国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

[2]钟林生 等.《中国自然保护地分类与空间布局研究》.科学出版社. 2022.

[3] 杨锐等.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理论与实践研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0.

[4] 栾晓峰. 自然保护地管理教程[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5] Brett M. Bennett. Plantations and Protected Areas: A Global History of Forest Management. The MIT Press. 2015

[6] Michael Lockwood, et al. Managing Protected Areas: A Global Guide. Routledge. 2012

[7]生态学报,学术期刊

[8]生物多样性,学术期刊

[9]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学术期刊

[10] Conservation Biology,学术期刊

3. 3S技术理论与应用(Application of “3S Technology” in Conservation Biology

主要讲授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技术在保护生物学的发展动态及应用领域;系统了解空间数据采集、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结构(数据库、栅格数据、矢量数据、转换方法)、空间数据分析(空间分析模型、数据统计模型、数字地形模型等)和地理信息系统成果输出(统计图表、矢量、栅格绘图);认识不同地物对多谱段(可见、红外、紫外)光波的反射、吸收和辐射光谱特性,了解3S技术在保护生物学应用的经典案例,掌握遥感信息传输接收及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GPS系统的组成(空间星座、地面监控和用户设备)、技术原理及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冯仲科余新晓编. 3S技术及其应用,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Kang-tsung Chang著,陈健飞等译.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原著第9),科学出版社,2019

[3] 赵英时等编著.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3

[4] 遥感学报,学术期刊

[5] 地理学报,学术期刊

[6]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学术期刊

[7]Remote Sensing in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学术期刊

[8]Remote Sensing,学术期刊

4. 野生动物/植物调查技术(Investigation Technology of Wild animals and plants

主要讲授野外定位、导向和通讯、野生动物遥测技术、野外动物摄影照相知识、动物年龄和动物性别的鉴定、痕迹识别、数量调查、生境调查、标本采集、野外生存技能等;介绍野外定位、导向、野外生存技能等知识;讲授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技术;讲授野外生境、动植物特写摄影技术;讲授植物区系调查技术;讲授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讲授植物生境调查技术;讲授植物种群数量调查技术;讲授植物调查数据处理技术。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赵联华主编.《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3

[2] 蒋志刚主编.《自然保护野外研究技术》.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3] 高中信等主编.《动物生态学实验与实习方法》.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2

[4].盛和林等主编.《哺乳动物野外研究方法》.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5] Ecolog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第八版.McGraw Hill, 2018

[6] Paul Meek and Peter Fleming. Camera Trapping: Wildlife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CSIRO Publishing. 2014

[7]植物分类学报,学术期刊

[8]生物多样性,学术期刊

[9]生态学报,学术期刊

[10]动物学报,学术期刊

[11]兽类学报,学术期刊

[12] Ecological Applications,学术期刊

[13]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学术期刊

5. 森林生态学(Forest Ecology

主要讲授生态学发展历程和趋势;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理论及其研究进展;介绍基于森林生态系统,在分子生态、生理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景观生态、生态退化与生态恢复、林火生态以及全球变化生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生态学研究新手段与新方法。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李俊清主编. 森林生态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2] Kimmins. Forest Ecology 3rd Edition, Benjamin Cummings, 2003

[3] Donald R. Zak et al. Forest Ecology 5th Edition, Wiley, 2023

[4] 方精云,刘玲莉主编. 生态系统生态学—回顾与展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

[5] Chapin FS, Matson PA, Vitousek PM. Principle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Ecology (Second Edition), Springer, 2011.

[6] 植物生态学报,学术期刊

[7] 生态学报,学术期刊

[8] 应用生态学报,学术期刊

[9] Ecology,学术期刊

[10] JournalofEcology,学术期刊

八、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

硕士生的中期考核要求入学后第四学期内,开题报告后,由所在统一组织和实施。考核审查小组应对考核对象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分流,最后由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具体要求按《江西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修订)》执行。

九、实践环节

1.教学实践

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安排在第3~4学期,应面向本科生承担不少于1周的教学工作量,必须是参加大学本科学生的教学活动,可试讲部分章节、辅导、指导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参加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参加教学基地建设、协助指导大学毕业班学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工作等等。

已从事过大学本科教育两年或两年以上或师范本科院校教育类专业毕业的可免修。

2.社会调查与科学考察

硕士研究生生应在第3~4学期积极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赴野外参加调查、取样等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3

十、学位论文

1. 科学研究

1选题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调查、收集、阅读、分析和评价有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题。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书的撰写。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书首先应征得导师认可,并在开题报告会前一周送达考核小组成员审阅。开题报告由考核小组进行论证,论证通过者,以书面形式报所在学院审批备案。在此基础上,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论文的具体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具体要求按《江西农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执行。

3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  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是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基石,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动手完成。研究生在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过程中,在导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学习和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数据采集规范,能运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和手段,自己动手取得学位论文所需要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

2. 学位论文

1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为使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得到所在学科集体的帮助,应阶段性的向所在学科教师做科研报告。进入论文中期阶段后,由硕士研究生报告科研工作的阶段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听取建议,改进论文工作。

中期研究报告后,由硕士生填写《江西农业大学攻读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报告情况表》,由指导教师审核后,送交研究生处备案。

2撰写学位论文的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表明作者硕士研究生应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选题体现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创新性。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完成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详实准确,字数约在23万字。学位论文必须遵守学术规范。硕士研究生用于做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3)学术成果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学术成果应达到赣农大林园发[2021]02号文件的要求。

4论文送审、答辩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必须完成上述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论文发表及学位论文等各项都达到规定的要求,经导师同意,论文经盲审通过后,学位论文方可提交答辩。由学院按照《江西农业大学学位授予细则》的要求,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提交校学位委员会审批,审批通过者,即可授予学位,颁布发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十一、附表: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安排表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

方式

考核

方式

公共学位课

6-7学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1

讲授

考试

 

学硕英语

3

2

讲授

考试

分级

教学

学硕专业英语写作

1

2

讲授

考试

自然辩证法

1

2

讲授

考试

二选一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2

讲授

考试

 

专业基础课

8学分

 

林学学科文献阅读与写作

1

1

讲授

考查

按一级学科开设

森林生态学

2

1

讲授

考查

按一级学科开设

保护生物学

2

1

讲授,研讨

考查

 

自然保护地专题

2

1

讲授,研讨

考查

 

野生动物调查技术

1

1

讲授,研讨

考查

按研究方向二选一

野生植物调查技术

1

1

讲授,研讨

考查

非学位课

必选课

8学分)

 

高级生物统计与分析(上)

3

1

讲授,研讨

考查

按一级学科开设

3S技术理论与应用

2

2

讲授,研讨

考查

 

分类与系统进化

1

2

讲授,研讨

考查

跨一级学科(专业类别)选修1

Seminar

1

1-4

研讨、读书报告

考核

必选,开放式课程

学术报告与讲座(至少3次)

1

1-5

报告与讲座

考核

 

选修课

(5学分)

高级生物统计与分析(下)

2

2

讲授,研讨

考查

 

动物生态学

1

2

讲授,研讨

考查

 

野生植物资源学

1

2

讲授,研讨

考查

 

生物多样性监测

1

2

讲授,研讨

考查

 

野生动物管理学

1

2

讲授,研讨

考查

 

植物摄影技术

1

2

讲授,研讨

考查

 

脊椎动物学专题

1

2

讲授,研讨

考查

 

植物生理生态专题

1

2

讲授,研讨

考查

 

公务员能力养成

1

2

讲授,研讨

考查

 

中国哲学与智慧

1

2

讲授,研讨

考查

 

音乐赏析

1

2

讲授,研讨

考查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1

2

讲授,研讨

考查

 

文献检索与利用

1

2

讲授操作

考查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

2

2

讲授

考试

 

C语言程序设计

2

2

讲授

考试

 

实践性课程

教学实践

1

3-4

导师指导

考查

1周以上

社会实践与科学考察

1

3-4

组织、指导

考查

3周以上

培养环节

培养计划

 

1

 

 

 

开题报告

 

3

 

 

 

中期考核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