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Z3)
一、学科(专业)简介
包括本学科(专业)性质、特点与地位,师资队伍、承接和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主要科研成果获奖及论文发表等情况,要求300-500字。
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规划设计为隶属于林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本专业培养具备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建筑学、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等基础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风景园林研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案的编制、园林绿化、环境保护、风景园林教育的高级研究与管理型人才。
本学科点于2021年被批准为江西农业大学博士学位授予点。
本学科点的指导教师长期以来致力于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规划设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尤其是围绕在江西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江西古代园林历史与理论、亚热带园林植物与应用、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开展了长期研究。近5年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研究项目,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研究成果发表在《New Phytologist》、《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Genom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农业生物技术学报》、《中国园林》、《现代城市研究》等主流专业期刊上,主编或参编专著、专辑近20部。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不断凝练学科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强调行业和区域特色,在承担社会公共服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依托学科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圆满完成了数百个各级各类风景园林领域的社会服务项目。全省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绿地系统规划、乡村园林、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项目多数由本学科老师承担。学科教师在引领学术发展、制订行业标准、提供技术咨询等方面也有较好的社会影响。形成了江西传统园林史学研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地域性实践、江西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方面的江西本土特色。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博士生的培养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培养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要求博士生:
(1)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求实创新,团结合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掌握系统坚实的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规划设计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本学科研究方向、现状及前沿动态,并对相关学科知识有比较深入得了解,掌握风景园林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具有组织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高层次管理工作及开辟新领域并作出创新性成果的能力;适于到高等学校、科研、规划、管理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规划、管理或产品设计等高级专门技术工作,能够成为用人单位的专家或学术带头人。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的阅读能力,较好的写、译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能熟练地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
三、主要研究方向
(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针对城市绿地系统、城乡各类公园绿地、湿地公园、室内外环境景观设计中的行为与心理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
(2)风景园林历史理论:针对风景园林起源、演进、发展变迁及其相关背景和成因,以及风景园林基本内涵、价值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3)风景名胜资源与遗产保护:针对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等风景名胜资源和世界遗产的保护规划等方面的研究。
四、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一般不超过7年。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优良学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以及创新能力。
(1)采取理论学习、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学术交流和社会考察等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进行系统培养,使研究生既能全面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能系统掌握本学科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课程教学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方法,激发博士研究生的创造性,培养博士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2)在指导方法上,采取导师总体负责和学科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也可聘请副导师。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或组成指导小组协助指导。聘请的副导师必须为正高级职称,导师组成员必须具有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
指导教师在学校主管部门的监督下,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因材施教,对每一个研究生制订出具体的培养计划(教学计划、学位论文计划等),认真实施。
学科组必须关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长。督促他们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关心时事政策、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协助指导老师指导研究工作的专业理论学习、实验、科研、教学实践等活动。具体负责教学计划实施和考查工作。研究生本人应特别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作用在于培养、启发他们全面思考独立分析、正确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修学分的总和应在10-12学分,其中学位课为6-7学分,非学位课4-5学分,以16学时为1学分。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见附表。
七、核心课程内容简介(3门)
1. 高级森林生态学(Advanced Forest Ecology)
主要讲授生态学发展历程和趋势;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理论及其研究进展;分子生态、生理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景观生态、生态退化与生态恢复、林火生态以及全球生态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生态学研究新手段与新方法。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李俊清主编. 森林生态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年
[2] Kimmins主编 . Forest Ecology ,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年
[3] 方精云, 刘玲莉主编. 生态系统生态学—回顾与展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年
[4] Chapin FS, Matson PA, Vitousek PM. Principle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Ecology (Second Edition), Springer, 2011.
[5] 植物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学会主办
[6] 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学会主办
[7] 应用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学会主办
[8] Ecology,美国生态学会主办
[9] Journal of Ecology,英国生态学会主办
2. 风景园林学研究方法(Series of Lectures on Landscape Design and Planning )
主要讲授基于设计学科的差异化求知范式的风景园林的研究方法论。包括搜集材料为主的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实地观察法、访谈研究法、文档搜集法,以及分析材料为主的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思辨研究法等。结合相关案例点评、设计练习,关注学科发展前沿,系统讲授风景园林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张波.建筑规划园林研究方法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
[2]风笑天. 社会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3]胡荣. 定量研究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4]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近年年会论文集相关论文
[5]中国园林、风景名胜、建筑学报、城市规划等近期学术杂志相关文献
3. 园林现代科技发展专题(Topic of Soil Erosion and Its Control)
本课程讲授现代园林规划设计方法理论及现代园林发展趋势,目的在于掌握现代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方法,把握园林未来发展的动态,了解国内、国际各大园林学术流派的特点,通晓低碳园林、生态园林、健康园林、湿地公园等热点规划方向的操作流程。内容包含景观行为规律及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国内外园林研究动态简介,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生态园林设计与实践,低碳园林的理论与实践,健康园林的规划设计方法,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论的实践等。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 王向荣,林菁.欧洲新景观.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 王向荣,林菁,蒙小英.北欧国家的现代景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 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6] 巴里·W·斯塔克, 约翰·O·西蒙兹 著. 朱强,俞孔坚 译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7]杰弗里·吉利柯和苏珊·吉利柯,刘滨谊译.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修订版).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8]克莱尔·库珀·马库斯, 卡罗琳·弗朗西斯 著. 俞孔坚译. 人性场所:城市开发空间设计导则.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八、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
为保证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博士学位质量,实行论文的中期检查制度。在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一般在第四学期),博士研究生要在学科内报告论文工作情况,学科审查小组要对其论文工作进展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方面进行考查。并对论文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甚至另行立题。考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论文工作;否则,按肄业处理。论文中期检查由本学科统一组织。
九、实践环节
1.教学实践
博士生教学实践安排在第3~4学期,应面向本科生、硕士生承担不少于1周的教学工作量,必须是参加硕士、大学本、专科学生的教学活动,可试讲部分章节、辅导、指导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参加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参加教学基地建设、协助指导大学毕业班学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工作等等。
已从事过大学本科教育两年或两年以上的或师范本科院校教育类专业毕业的可免修。
2.社会实践
博士生应在第3~4学期积极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以开阔眼界,开拓思维追踪学科前沿,时间不少于2周。
十、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环节。博士生论文要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它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科学实验或调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的中期检查等主要环节。
(1)开题报告
博士生在第二学期即进入论文选题阶段,所有博士研究生必须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文献综述、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实验方法及技术路线、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创新点等。开题报告应在本学科范围内集中、公开地进行,并由以博士生导师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开题报告会应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做选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由院审批后,交研究生处备案。
(2)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论文的选题是当前学科的前沿课题,或是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应在学术上或对国民经济建设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论文应是一篇系统、完整、水平较高的学术论著,并能够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
4.应表明作者掌握了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规划设计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层次管理工作的能力;
5.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坚持实践性原则,论文内容应以本人所收集、整理或实验的第一手资料为主;
6.论文要观点鲜明、文句表达通顺、精练,书写格式、文符规范,数据可靠、计算准确、图表清楚,能准确表达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提出结论、论文规模7-10万字。
(3)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博士生必须完成上述各个教学和培养环节,并达到规定的学分,完成论文的撰写,由导师同意后送审通过,方可申请博士论文答辩。申请答辩与学位授予按我校有关规定进行。此外,博士生申请学位前学术成果应达到赣农大林园发[2021]02号文件的要求。
十一、附表:
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规划设计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安排表
类 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学位课 (6-7学分)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2 | 1 | 讲授 | 考查 | |
博士英语 | 1-2 | 1 | 讲授 | 考试 | 提高班1学分; 普通班2学分 |
高级森林生态学 | 2 | 1 | 讲授 | 考核 | |
风景园林学研究方法 | 1 | 1 | 讲授、研讨 | 考核 | |
非学位课 (4-5学分) | 林学学科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 | 1 | 1 | 讲授 | 考核 | 按一级学科授课,必修 |
园林现代科技发展专题 | 2 | 1 | 讲授 | 考核 | 必修 |
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专题 | 1 | 1 | 讲授、研讨 | 考核 | 选修 |
园林历史理论研究专题 | 1 | 1 | 讲授、研讨 | 考核 | 选修 |
林学研究进展 | 1 | 1 | 讲授、研讨 | 考核 | 选修 |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 1 | 2 | 讲授、研讨 | 考查 | 选修 |
Seminar | 1 | 1-4 | 研讨、读书报告 | 考核 | 必选,开放式课程 |
学术报告与讲座(至少3次) | 1 | 1-5 | 报告、讲座 | 考核 |
实践性课程 | 教学实践 | | 3-4 | 导师指导 | 考查 | 1周以上 |
社会实践 | | 3-4 | 导师指导 | 考查 | 2周以上 |